近期,工程機械板塊各大上市企業2022年半年報陸續公布,整體上延續了一季度的業績走勢,多數企業營收、凈利潤下滑嚴重,但在多個細分市場的企業,營收、凈利卻表現搶眼。
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匯總了其中23家主要工程機械企業的業績公告,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二!
延續一季度走勢,多數企業營收凈利雙降
從表中可以看出,國內以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起重機、樁工機械、混凝土機械等傳統工程機械產品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工程機械上市企業,除山推外,營收、凈利全部大幅下滑,連帶著發動機、液壓等主要零部件供應商濰柴動力、動力新科(原上柴股份)、恒立液壓等企業業績下滑嚴重,同比降幅均超20%,且多家企業遭“膝斬”,甚至更多。
其中,三一重工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6.73億元,同比下降4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34億元,同比下降73.8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9.86億元,同比下降69.49%。
對于業績下滑,三一半年報稱,2022 年上半年,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處于下行調整期,疊加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新冠疫情反復、工程有效開工率不足等因素影響,上半年工程機械市場需求減少,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較大。
其他的企業下滑的因素和三一基本一致,歸根結底還是國內市場進入下行周期,存量過多,且需求下滑導致。
而山推凈利潤大幅增長的因素和一季度一樣,主因是報告期內,公司減資退出小松山推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確認投資收益2.99億元(屬于非經常性損益),使得利潤同比大幅增加。
核心零部件生產企業中,除玉柴外,全部凈利下滑,玉柴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車機、船電機及福田機同比增加,業務實現了對沖。
高機、礦車、叉車等細分企業看漲
叉車、高機、礦車、地下裝備等細分領域企業,除杭叉集團凈利下滑9.62%外(主因在應收賬款問題),安徽合力、鐵建重工、諾力股份、同力重工、浙江鼎力等企業營收、凈利全部增長,凸顯細分領域產品深厚的發展潛力。
據統計,2022年1-7月累計銷售升降工作平臺118365臺,同比增長19.6%。高機領域目前依舊處于藍海市場,持續領跑工程機械銷量增長。
2022年1-7月累計銷售叉車638220臺,同比下降2.89%,銷量雖略有下滑,但在電動新能源產品的覆蓋滲透較好,同時疊加海外需求增長,有效保證了企業的利潤增長。
而同力重工則圍繞露天煤礦露天煤礦快速擴充產能的機會,加大露天煤炭市場的業務拓展。鐵建重工則是主營業務領先地位的穩固,圍繞地下工程裝備及新產業發展需求,加快交通裝備、煤礦裝備、高端農機等新產業產品研發進度,實現了較高的增長。
聚焦新能源與海外業務,對沖下行周期
梳理的整機企業中,幾乎所有企業在半年度報告中都提及了新能源、國際化的布局推進,且實現了較快速增長。新能源產品成為各大企業實現賽道超車的重點布局,而海外市場供應鏈的緊張期,為國產企業海外業務提供了窗口期,短時期內帶動了銷量和收入的增長。
其中,三一半年報稱,2022年上半年,公司國際市場強勁增長,帶動銷售規模企穩及產品毛利率逐步回升。公司經營穩健,保持良好的經營質量與資產質量,在此基礎上,公司持續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堅定不移地推進智能化、電動化、國際化戰略。
而在海外出口方面,據海關數據整理,2022年1-6月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額為213.91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其中進口金額15.02億美元,同比下降26.7%;出口金額198.9億美元,同比增長32.3%,貿易順差183.88億美元,同比增加53.98億美元。上半年工程機械出口特點是繼續呈現較高增長速度,各月出口額均處于同月歷史最高水平。
其中,徐工機械財務數據顯示,上半年外銷收入實現124.88億元,同比增長157.28%。其中,海外企業實現收入增長71.8%。
在我國,工程機械與基礎設施建設深度捆綁關聯,被打上“周期性”行業的烙印。如何打破周期魔咒,將拷問所有工程機械參與者的智慧,眾多頭部企業打開熨平周期的“戰略工具箱”,正向電動化、國際化或多元化尋求增量,行業迎來了新機遇與新變化。
對于下半年,在“穩增長”基調下,隨著疫情有效防控,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及專項債等資金的下放傳導,企業業績預計迎來邊際改善。而在海外市場,隨著技術實力的增強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國產品牌的性價比凸顯,借助疫情時期搶占的市場機遇,未來的出口市場依舊非常值得期待,但同時也需要警惕海外市場的競爭,隨著外資品牌供應鏈的恢復,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將迎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